相比南方凍到骨頭里的濕冷,在家取暖基本靠抖,北方熱烘烘的地暖讓人甚是欣慰。
現在,地暖安裝幾乎已經成了北方新建住宅的標配,南方城市供暖基礎設施改造成本極高,很多開發商不愿投入,但也有很多開發商看準了這一需求,將供暖作為樓盤的亮點和賣點,從而吸引購房者的眼球。

地暖管鋪設密度要考慮哪些因素
隨著地暖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越來越多地暖人走上差異化營銷的路子,其中,在系統差異化方面,有一些地暖人提出用更密集的地暖盤管,可以在相同供水溫度下獲得更高的室溫,這樣可以讓地暖更節能,并且不容易干燥、不容易結水垢。
不少業主在安裝地暖的時候就要求要把地暖管路間距做得越密越好,他們覺得這樣供暖效果會越好。然而,這樣做的業主在裝修完畢入住后遇上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地暖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安裝步驟均有其嚴格的標準,因此地暖管道的鋪設也有一定的標準來衡量。

實際上,地暖管間距設計需要根據地面裝飾材料的導熱系數、建筑物保溫效果、地暖管材的材質及管徑、房間所需熱負荷等等相關數據算出來的,這樣才能確保冬季采暖的舒適度。
地暖管間距的鋪設主要與供水溫度、房間的熱負荷及房間的有效散熱面積有關地暖管的供水溫度一般不高于55℃,當供水溫度一定時,主要取決于房間的熱負荷。
熱負荷主要由房子結構的熱工特性、房間朝向和房間所處樓層的位置等因素決定。如墻壁的厚度、是否設有保溫層,房是否端頭和頂層窗戶是單層窗或是雙層窗、房間朝北或是朝南等。房間的熱負荷有的能相差一倍左右。

地暖管是安裝在保溫層與反射層以上的,作為地暖的熱源,用戶在選擇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特別是地暖管規格尺寸以及地暖管間距標準,安裝方應該結合用戶取暖環境給出最合理的建議。
地暖鋪設間距南北方有什么差異?
國家標準規定,地暖管間距最大不超過300mm,正負誤差不能與設計間距相差超過10mm。
國標的規定看上去好像很寬松,那是不是我們只要不超出這個范圍就可以了呢?其實不是的,國標的規定是有前提的。
以供水溫度為45℃為例,20mm的地暖管按300mm的管間距鋪設,散熱量為131.8w/㎡;按照200mm的管間距鋪設,散熱量為157.5w/㎡;而當按100mm的管間距來鋪設時,則能達到183.9w/㎡。

這里肯定有人會問,為何國標的規定僅僅是管間距不能大于300mm,可我們平時使用16mm地暖管卻是按150mm或200mm來鋪的?
其實,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南北方的采暖環境差異。北方天氣寒冷,在建造住宅時,對保溫的要求非常高,門窗多采用密閉性更好的斷橋平開窗,熱損失較小。并且,由于家家戶戶冬天都開啟采暖,自家熱量流失到鄰居家的情況也較少見。

而基于氣候環境的差異,多數南方的住宅則沒有那么注重保溫節能。多數住宅使用普通推拉窗或普通平開窗,極少見到開發商使用斷橋窗,在冬季采暖時熱量損失很大。并且,還有可能為沒地暖的鄰居做了熱量貢獻。
所以,在南方如果要鋪設地暖,想要達到與北方相同的室內溫度,就需要將管道鋪設得更密集,才能提高散熱量,達到提升溫度的效果。
地暖管道鋪設越密越好嗎?
雖然說,管間距鋪設越密,溫度就越高。但是如果管間距過小,可能會引起以下問題:
1、增加成本
如果地暖管間距太小,鋪滿一個房間所需要的地暖管長度就會增加,這樣就增加了地暖的成本費用,同時后期的使用費用也會增多。

2、影響壁掛爐的壽命
地暖管間距小自然增加了地暖管的長度,同時增加了地暖管的阻力,要使地暖管正常的運行,壁掛爐的循環水泵肯定需要加大壓力,這樣就會使壁掛爐一直處于滿負荷或者超負荷的狀態,長時間這樣會影響壁掛爐的使用時間。
3、容易堵塞
地暖管回路增加,意味著地暖管彎曲的部分也會增加,這樣就造成地暖管的阻力變大,會增加地暖的工作壓力。同時,曲折的部位太多經常會導致水循環不流暢,出現局部地區熱局部地區冷的現象。
4、導致地面開裂
地暖管道在地面上盤繞以后,一般都需要進行回填的。而在回填的過程中,如果管道過密就可就會出現該區域是沒有混凝土的,如果出現大面積非常密的地暖管道,那么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是非常容易出現開裂的。而且開裂的程度會越來越嚴重。

從科學角度來說,管間距鋪設越密,溫度越高。但是,考慮到實際施工及使用情況,如果管間距過小,用戶的管材費用會增加,施工的難度也會提高,還可能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所以在地面輻射采暖系統設計中,只有應因地制宜,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來源: 說說家裝那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