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記者了解到,近日,武漢硚口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天順園小區完成了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供水系統老化”“水桶水盆儲水”“錯峰用水”“半夜才能洗澡”等困擾居民們多年的用水難題得到徹底解決。小區居民紛紛為武漢市實施的二次供水“民心工程”點贊。
天順園小區新建的二次供水轉壓泵房
“這下可好了,過年可以舒舒服服地用水了,夏天也不用再等半夜來水洗澡了。”看著窗外改造一新的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和水龍頭里噴涌而出的潔凈自來水,天順園小區7樓的張先生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據了解,2021年是武漢市實施中心城區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為圓滿完成這一“百萬居民飲水安全保障”的民心工程,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夯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在加快推進供水一張網建設,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深化供水服務改革的同時,高標準、高質量解決群眾飲水““最后一公里”問題,三年完成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1200處,完成樓頂水箱更換4995座,共47萬戶160萬人受益。
壓實責任,勇挑民生工程的重擔
飲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2019年,武漢市啟動實施、統籌推進中心城區1160處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三年計劃”,武漢市政府將小區水改工程的建設重任交給了武水集團。
工作人員調試新建小區泵房的轉壓設備
為了將民心工程的實事辦實辦好,武水集團勇挑重擔,壓實主體責任,挑選服務民生、工程建設的精兵強將和管理人才,專門成立二次供水改造分公司,依托“武漢市中心城區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管理信息系統”,實時掌握工作動態,對項目進度進行調度和管控,確保安全、質量和進度。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進度一度受阻,為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武水集團在不擾民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施工內容同步的方式進行作業:安裝立管或埋裝地管時,集團工作人員同步與用戶協商進行入戶內管連接方案確認,力爭在新裝立管、泵房等供水系統完工的同時完成入戶管連接并廢除老系統,確保用戶能在第一時間就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
在完成2020年計劃任務的同時,武水集團提前謀劃完成了2021年的項目設計,并對具有施工條件的項目提前進場施工,為全面完成三年改造計劃任務夯實了基礎。
統籌協調,巧解民生服務的困局
對于這些問題,武水集團有針對性的制定施工方案來破解民生服務中的困局:項目開始前通過人工探槽了解地下管線情況,技術人員反復查看小區地形、觀察居民出行習慣,了解小區內公共設施情況、特殊人群作息時間、車輛停放區域等,根據不同的情況與限制條件,制定可行性施工方案。
不僅如此,在施工的過程中,武水集團工作人員還特地將施工周期縮短,確保對周邊居民用水、日常出行的影響降到最低。
武水集團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用戶的理解與支持,為該集團進一步推進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奠定基礎。
品質管控,打造“武漢水改”的樣板
為了確保二次供水工程高質量推進,武水集團以精簡高效的模式為目標,注重品質管控,從勘察設計到現場施工,從質量管控到驗收移交,將多個部門的職能整合,打造環節少、效率高的二次供水設施建設模式。
“我們采取一專多能的方式設置機構和人員,合理利用資源,每個部門需承擔多種工作職責,每個員工要能處理多種類型的工作。”武水集團二次供水改造分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該公司著力強化與市區兩級政府、建設單位、監理、街道社區、用戶、衛計委等進行溝通協調,確保了工程品質。
據統計,近3年來,武水集團完成了1200處小區二次供水改造項目,每一處都成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精品和標桿。3年來,武漢各街道社區自發向轄區政府或供水企業贈送感謝信、錦旗共計100余面(封)。
據供水熱線提供的數據顯示,武水集團3年來受理的二次供水問題投訴同期環比平均下降約20%。該集團的傾情付出,得到武漢市政府的高度認可。
武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該集團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改造200處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努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