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惠州電視臺消息,從山水世家小區二次供水出現問題可以看到,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直接關系市民的飲用水安全。記者就二次供水問題進行采訪時了解到,我市供水單位正與相關治水部門聯動,努力推動二次供水設施建設管理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保障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飲用水質量。
位于市區下埔某單位的宿舍小區,建于1992年,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此前,這里的二次供水水池位于一樓地面,設施十分簡陋,僅水池上有一個蓋子,平時沒有上鎖,隱患不小。另外,由于水池采用的是工頻泵,運行時的噪聲也很大。
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二次供水管理部在排查中發現,由于該小區的室外埋地金屬管為鍍鋅管,鍍鋅管使用幾年后,管內會產生大量銹垢,導致影響水質。流出的銹水不僅污染潔具,而且重金屬含量過高,還夾雜著不光滑內壁滋生的細菌,危害人體的健康。
去年5月份,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對該小區的供水加壓設施、儲水設施、管道等二次供水設施進行統一改造,更換原有水池、泵房、管道,增設安防、消毒監測及其他基礎配套設備,原來的混凝土水池換成了不銹鋼水池,且采用了一體式變頻泵。
市供水有限公司二次供水管理部 副經理 翁任之:它原來是生活消防共用的,現在我們改造之后,就是原來那套系統就留給消防使用,保證消防的正常功能。然后我們新建了一套生活的加壓系統,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一些水質污染的情況。包括原來它的生活水池使用的是混凝土水池,它是暴露在戶外的,安防措施比較簡陋。現在我們做了一個柵欄、一個監控頻實時傳到我們后臺的二次供水的管理平臺上。
據介紹,目前全市共有4500個到5000個二次供水相關設施,分由不同的物業公司或業主委員會自行進行維護管理,由于管理層次參差不齊,專業技術水平有限,規范性不夠等問題,一旦出現水壓問題或管道漏水等情況,很難進行及時處理,解決百姓最后一公里的水質問題已經到了必要階段。
市供水有限公司二次供水管理部 副經理 翁任之:因為我們2019年的時候對全市的二次供水設施做了一個排查摸底,根據那個排查摸底的情況,發現了問題。一個是二次供水的管理主體很多,各個管理主體之間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就造成了一些生活水池的清洗消毒,包括水質檢驗沒有及時做到位,就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記者了解到,惠州計劃用5年時間,分5批次改造2000年之前建成的242個老舊小區約5.4萬戶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資金約6.44億元,逐步解決老舊小區二次供水突出問題。同時,推動市供水調度中心大樓水泵房建立智慧標準泵房,并接入二次供水信息化監控管理平臺。
來源:惠州電視臺hz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