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渝中區星月灣小區4棟的吳先生,近日向上游新聞熱線966966/上游新聞app反映,該小區在進行二次供水改造時,施工單位蠻力施工在剪力墻上開孔,嚴重影響到了房屋安全,認為小區物業應負起責任、嚴肅處理。在接到吳先生的反映后,上游新聞記者專程前往小區采訪,沒想到小區物管卻另有說法。
業主堅稱打洞傷到剪力墻:影響房屋安全
剪力墻又稱抗風墻、抗震墻或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在吳先生的帶領下,上游新聞記者找到了吳先生所言的墻洞。他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兩個洞都在該小區4棟底樓,因小區二次供水管道改造需要,管道先從一扇窗戶下打洞進入小區,接著又進入樓梯間一扇門旁邊的墻壁上的另外一個洞,再連接整棟樓內的二次供水水管。經過上游新聞記者測量后,這兩個洞的直徑大約在10厘米左右。
吳先生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他認為這兩個洞打在了房屋剪力墻上,對房屋安全產生了隱患。對此,吳先生還專程從自己手機里找出了一張圖紙,證實這兩個洞確實打在了圖紙上標有紅色粗線的墻上,這些墻就是剪力墻。“你看這個圖紙,這里肯定是剪力墻,我認為物管在施工隊施工的時候,沒有盡到監管的義務,導致他們野蠻施工,不顧建筑結構。”
吳先生告訴上游新聞,這張圖紙就是4棟當時的施工圖紙,但他并沒有透露這些圖紙是什么時候、從哪里獲得。從吳先生展示的圖紙來看,窗戶位置標注的是黃色,但是門框位置確實是紅色。對此他表示,就算窗戶位置的洞有爭議,但門框上那個肯定是打到了剪力墻。
物管否認洞打在剪力墻上:不存在野蠻施工
然而,小區物管卻對這兩個洞另有說法,也不認可吳先生提供的圖紙。

小區物管工作人員朱女士表示,“按照規定,剪力墻上不能開窗,也不能自己隨意打洞,窗戶下面肯定不是剪力墻。另外一個洞旁邊安裝了門,洞就是開在門框上,沒有到破壞墻壁。”但物業方面并沒有出示相關圖紙,朱女士說,“星月灣小區于2007年建成,物業公司都已經換了好幾次,現在我們物管公司并沒有圖紙。但是我們認為要以住建委的竣工驗收圖紙為準。”
采訪時,上游新聞記者看到有工人正在小區內進行二次供水改造施工,還停有施工車輛。施工負責人介紹,自己是自來水公司旗下的施工隊,小區內二次供水改造是渝中區的民生工程,從6月22日就開始啟動。因為小區建成有15年,整個二次供水官網需要全部更換,因此涉及施工的地方較多,需要打洞安裝管道的地方也多,但他們肯定具有專業施工資質,一直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施工,不存在野蠻施工情況。
對于吳先生的顧慮,朱女士表示,“要是吳先生實在不放心,可以到渝中區住建委反映,找出4棟的竣工圖紙來確定這兩個洞是否真的打在剪力墻上。如果真的破壞了4棟的剪力墻,吳先生可以主張施工方和物管一起恢復原狀。”
上游新聞記者 何艷 實習生 胡璇
上游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游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游新聞。新聞線索一經采用,酌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