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5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有兩個月的時間,作為廚余垃圾生產“大戶”的餐飲企業也在積極行動。
記者在走訪部分餐廳了解到,餐飲企業基本已做到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和單獨收集廚余垃圾,而自行試點廚余垃圾處理的商家,已將廚余垃圾減量近七成。

火鍋類廚余垃圾處理后可減近七成
在位于上地的聚寶漁港餐廳,記者在后廚看到了餐廳新引進的餐廚垃圾油水分離機。這臺機器長度約0.66米,高約1.2米,僅僅占據了后廚一個小角落的位置。在機器的臺面上是一個斜著的漏斗,而漏斗下分為兩部分,右側負責接收從漏斗網眼中漏下的水油,左側負責接收漏斗隔出來的火鍋底料和食物殘渣。“這臺機器的漏斗設計得比較合理,它的這個網眼大小能保證一些小的渣滓不會漏到水油這邊,確保漏下去的只有水和油。過去我們用的分離機不會分離得這么干凈,殘渣都會隨著水油漏下去,不能很好地進行垃圾分離。”聚寶漁港總經理鄒德波介紹說。
“這個機器操作特別的簡單。”一位負責打掃的工作人員邊說邊向記者演示。這位工作人員將一份從餐廳中撤下的火鍋倒入機器的漏斗,等油水漏下去后,將漏斗一傾斜,濾出的殘渣就滑入了下面接著的垃圾桶內。“你看,漏下去的水和油在機器里會再進行一次分離。分離出的油會順著上面這個小管子流到專門接油的桶里,而水就會順著下面的管道直接流到與機器相連的地漏里了。”工作人員介紹說。
僅僅幾分鐘,一鍋火鍋完成了殘渣、水、油的徹底分離。鄒德波告訴記者:“我們用了這個機器以后,水分流走了,油由專門的企業進行回收,用來制作化工用品,而需要由環衛統一運走的殘渣這種廚余垃圾僅是以前的三分之一。”
區飲服協會馮福生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餐廚垃圾處理量巨大,與有限的垃圾車輛運力之間存在矛盾,作為餐飲企業自身應該源頭減量,削減運輸量。”這臺餐廚垃圾油水分離機正為垃圾減量做出了示范。
鄒德波說:“我們用了這臺機器以后,最大的好處就是餐廚垃圾減了三分之二的量。用了一個月后,我們發現它還為我們帶來了額外的營收。”鄒德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鍋火鍋一般會有6斤左右的餐廚垃圾,其中大概含油2斤,水3斤,殘渣1斤。以前這些餐廚垃圾混在一起倒入垃圾箱,每天光120升的垃圾桶就要裝三、四桶。每桶垃圾的清運費用是11塊錢,一天就要30-50元左右。而分離后每天只需要清運一桶垃圾,費用自然也節省了三分之二左右。隔離出來的油由具有專業資質的企業進行回收,按每公斤2元計算,一天下來,不僅足夠支付殘渣的清運費,還能結余五六十元。這樣一來,基本兩個月下來購買這臺機器的錢就回本了。
鄒德波說:“用這個機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垃圾異味幾乎沒有了。以前混合在一起的垃圾沒被清運前味道特別的大,到夏天更是沒法聞,用了這個機器把垃圾進行分離之后,幾乎就沒有異味了。”
外賣餐飲按需求配送一次性餐具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隨著餐飲企業的復工,食客逐漸地增多,很多餐飲企業也積極行動起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有的店家將一次性紙杯統一換成玻璃杯,有的店家不再在店內擺放一次性餐具,不少店家還在餐廳醒目位置擺放或張貼節約標識,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促進廚余垃圾源頭減量。這使曾是一次性餐具“重災區”的外賣餐飲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要求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等,并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
新規實施后,記者在美團、餓了么等主流外賣app的點餐頁面里看到,在最下面有餐具數量的選項,打開后會顯示出“應北京新條例要求:商家不得主動向您提供一次性餐具,請按需選擇餐具數量。”用戶可以選擇無需餐具,也可以根據人數來選擇所需餐具的數量。app中的不少商家還特意在自家的店鋪中的商品處設置了餐具需求數量選項,價格設置為零,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記者在民族大學附近的一家米線店中看到,服務員正在為兩份外賣打包。服務員特意看了一眼單據后,沒有在外賣中放入一次性餐具。“以前外賣單子不管有沒有餐具需求的備注,我們都還是會多放幾套餐具進去的,因為擔心會被投訴嘛。現在有了規定,如果沒有特別備注需要餐具的,我們一律不主動提供。”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果商家按要求沒有提供一次性餐具,用戶還因為商家沒給餐具而投訴,客服會對訂單實際情況進行核實,將商家沒有給提供餐具的原因詳細告知用戶,希望得到用戶理解和認可。
來源:北京海淀